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气虚体质如何健康养生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5-03 19:53:02
文档

气虚体质如何健康养生

如何调养气虚质:1. 饮食:气虚体质的人应该选择益气养胃的食物,如鸡肉、红枣、栗子、黄豆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2. 药膳:可遵医嘱食用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药膳,如参枣糯米饭、黄芪莲子汤等,但不可自行服用中药材。3. 运动:定期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健身操等,不要过度运动。4. 中药辅助:遵医嘱服用具有益气作用的中药进行调治。
推荐度:
导读如何调养气虚质:1. 饮食:气虚体质的人应该选择益气养胃的食物,如鸡肉、红枣、栗子、黄豆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2. 药膳:可遵医嘱食用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药膳,如参枣糯米饭、黄芪莲子汤等,但不可自行服用中药材。3. 运动:定期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健身操等,不要过度运动。4. 中药辅助:遵医嘱服用具有益气作用的中药进行调治。

如何调养气虚济济一堂质:1. 饮自食其力食:气虚体质胁肩谄笑的人应该选择夜以继日益气养胃的食不吃烟火食物,如鸡肉、脱颖而出哄堂大笑红枣、栗子、老牛拉破车黄豆等,避免饱食思淫欲辛辣、油腻食团结物。2. 药富态丰腴膳:可遵医嘱博古通今食用具有补中赞许魁梧益气作用的药快刀斩乱丝膳,如参枣糯温柔米饭、黄芪莲比葫芦画瓢子汤等,但不绳锯木断可自行服用中墨黑药材。3. 强壮运动:定期进疾风扫落叶行适量体育锻短小炼,如散步、富贵不能淫瑜伽、健身操坐观成败等,不要过度赶鸭子上架运动。4. 精悍中药辅助:遵英俊医嘱服用具有礼多人不怪将相出寒门益气作用的中操必胜之券药进行调治。内容来自懂视网(www.xyx234.com),请勿采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体质养生建议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 养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

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

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 养生 ,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

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

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前面望诊一节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体中间有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要将舌体分为两半,此人的体质就是典型的气虚体质。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此患者的舌体逐渐变小,中间的裂纹也漫漫变浅,裂纹上也渐渐被一层薄薄的舌苔所覆盖;但与普通人相比,他的舌体仍然比较胖大,裂纹仍然比较明显。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如何辨别体质的方法,实际上,在上面脏腑辨证的内容中已经讲过了。将“气虚证”的名字,换成“气虚体质”,诸如此类,上面给出的辨证百字要诀,就成了辨体质百字要诀,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体质是人身之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不会像疾病状态时那样突出。有类于食物用来充养,因其平和以为常;药物用来治病,秉其偏甚以矫枉。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大便溏、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性、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肋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络脉青紫属血瘀体质。

四、如何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

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以下无疾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气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生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鲜牛奶(耗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西洋参、黄芪(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适量选用1~10g参或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方剂章内容,选用健脾或益气,晚睡前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条经脉,详细位置及机理,请参照第十讲经脉原理)。

2. 气血两虚体质 养生 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手机逐渐演变为新的人体器官,越来越多学生和上班族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这些朋友需要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胜,不追求高强度,避免劳累。

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人参归脾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3. 阴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静坐,每天20~30分钟(静则养阴)。

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阴)。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天麻(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4. 阳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寒冷饮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黏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量辛辣。宜适量饮黄酒、白酒。

常备中药:红参、黄芪,肉桂、干姜。

常备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可据方剂内容选用,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

常备中成药:良附丸、艾附暖宫丸(根据病症,胃痛、痛经时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

6. 热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三次高强度健身运动。

慎辛辣、羊肉(助热),慎饮酒。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宜绿茶。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午饭后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之小腿部分。

7. 湿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度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忌寒冷饮食(易伤阳气),忌油腻、黏腻饮食,减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宜煎汤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二妙丸(湿盛常年腹泻宜前,湿热交错宜后)。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之下肢部分。

8. 气滞体质 养生 建议

宜调整心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独处(解神之闭,行气之郁)。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备用经脉腧穴:足厥阴之太冲穴、手厥阴之内关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钟),足少阳经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饮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艾附暖宫丸(气滞血瘀则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错则宜艾附暖宫,随症状轻重服,女性经期忌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足少阴经之下肢部分。

当然,无疾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不再一一列举。

中医体质养生建议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 养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

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

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 养生 ,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

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

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前面望诊一节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体中间有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要将舌体分为两半,此人的体质就是典型的气虚体质。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此患者的舌体逐渐变小,中间的裂纹也漫漫变浅,裂纹上也渐渐被一层薄薄的舌苔所覆盖;但与普通人相比,他的舌体仍然比较胖大,裂纹仍然比较明显。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如何辨别体质的方法,实际上,在上面脏腑辨证的内容中已经讲过了。将“气虚证”的名字,换成“气虚体质”,诸如此类,上面给出的辨证百字要诀,就成了辨体质百字要诀,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体质是人身之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不会像疾病状态时那样突出。有类于食物用来充养,因其平和以为常;药物用来治病,秉其偏甚以矫枉。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大便溏、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性、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肋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络脉青紫属血瘀体质。

四、如何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

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以下无疾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气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生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鲜牛奶(耗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西洋参、黄芪(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适量选用1~10g参或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方剂章内容,选用健脾或益气,晚睡前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条经脉,详细位置及机理,请参照第十讲经脉原理)。

2. 气血两虚体质 养生 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手机逐渐演变为新的人体器官,越来越多学生和上班族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这些朋友需要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胜,不追求高强度,避免劳累。

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人参归脾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3. 阴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静坐,每天20~30分钟(静则养阴)。

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阴)。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天麻(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4. 阳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寒冷饮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黏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量辛辣。宜适量饮黄酒、白酒。

常备中药:红参、黄芪,肉桂、干姜。

常备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可据方剂内容选用,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

常备中成药:良附丸、艾附暖宫丸(根据病症,胃痛、痛经时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

6. 热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三次高强度健身运动。

慎辛辣、羊肉(助热),慎饮酒。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宜绿茶。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午饭后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之小腿部分。

7. 湿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度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忌寒冷饮食(易伤阳气),忌油腻、黏腻饮食,减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宜煎汤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二妙丸(湿盛常年腹泻宜前,湿热交错宜后)。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之下肢部分。

8. 气滞体质 养生 建议

宜调整心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独处(解神之闭,行气之郁)。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备用经脉腧穴:足厥阴之太冲穴、手厥阴之内关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钟),足少阳经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饮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艾附暖宫丸(气滞血瘀则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错则宜艾附暖宫,随症状轻重服,女性经期忌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足少阴经之下肢部分。

当然,无疾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不再一一列举。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气虚体质如何健康养生

如何调养气虚质:1. 饮食:气虚体质的人应该选择益气养胃的食物,如鸡肉、红枣、栗子、黄豆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2. 药膳:可遵医嘱食用具有补中益气作用的药膳,如参枣糯米饭、黄芪莲子汤等,但不可自行服用中药材。3. 运动:定期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健身操等,不要过度运动。4. 中药辅助:遵医嘱服用具有益气作用的中药进行调治。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