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的生态养生理论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5-02 23:16:06
文档

中医的生态养生理论

环境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人相应” “形神合一”的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去“改造”破坏环境。
推荐度:
导读环境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人相应” “形神合一”的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去“改造”破坏环境。

:环境养生风云变幻是中医养生丽质学中的一个以牙还牙重要组成部简洁分,它体现富态新春了“天人相久旱逢甘雨应” “形伴君如伴虎神合一”的响遏行云治病救人中医养生学臃肿基本理论,整齐强调人与自声情并茂然的和谐相叱咤风云处,而不是蜉蝣撼大树莲花步步生一味去“改弱不禁风造”破坏环合身境。内容来自懂视网(www.xyx234.com),请勿采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生态养生诠论的六大板块

《生态养生诠论》就生态养生木桶理论的六大板块,分成六个章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诠释
一、生态情志养生
所谓“情志”,是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中医的情志养生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一是戒骄戒躁,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二是善调情绪,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三是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生态情志养生是依据中医学的理论,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提炼出通过神、性、气的调和与修养而达到七情平衡、五志平和、祛病延年的目的的系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二、生态饮食养生
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出膳食平衡观点的是中国。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
“五谷为养”是指粟(稷)、豆(菽)、黍、麦、稻等五谷杂粮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粟(稷)、黍、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豆(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和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各种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多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多种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上述这些古朴的记载是我国先哲们提出的平衡饮食养生观,具有很深的科学道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与现代营养学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观点方法相通。但是,受当时的条件、环境等的*,也有其局限性。如“五畜”多指畜养的动物,尚未包含现代人普遍食用的水产品等。
三、生态运动养生
采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为手段,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为目的,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为永恒追求的养生方法统称为生态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淀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运动养生健身术,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易筋经等,它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并举的养生保健活动。
传统的运动养生健身术,经过历代养生家的不断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了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练形,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排除杂念以练意的养生保健方法。而且就其每一种具体的养生方法而言,又总是身、心、息并调,精、气、神并练,特别是调神、息、意,几乎贯穿于所有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的始终。
传统的运动养生保健法在历代养生家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下,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达到了非常好的健身、治病、益寿延年的功效。传统的运动养生保健法非常注重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生态运动养生也是在梳理传统的运动养生保健法的基础上,把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其有效的运动术推荐给人们,以期实现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美好愿景。
四、生态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起居养生法包括居住环境、居室结构、居室环境和气候、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
中国的传统起居养生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一段有关起居养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起居条件不断改善,人们逐渐养成了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定期沐浴、洒扫庭院、除虫灭鼠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健康长寿做出了贡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居住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而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是人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所以,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那些自然环境优美,高爽干燥、避风向阳、空气新鲜、水质优良、树木花草茂盛的地方,要远离有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或放射污染的地区,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现代城市居民住所的选择,除考虑交通方便,生活及社会服务设施齐全外,应以日照充足、树木繁茂、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地区为佳。
二是居室结构,是指居室内部结构的分布情况。居室结构主要包括有居室朝向、居室空间、居室安排等。就我国的地理位置而言,房屋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为佳,既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还有利于室内采光、通风及温度、湿度的调节。居室空间的大小应合理,太大不利于采光和保暖,也不利于湿度和温度的调节;太小则不利于空气的流通。近年来,城市居室的内部结构已逐渐向大客厅小卧室的方向发展。大客厅为全家人共同生活和接待客人的场所,应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以宽敞、明亮、优雅、大方为主。卧室为家庭成员的个人生活空间,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装饰,以舒适安静为宜。居室的房间要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而进行合理地安排,以睡眠为主要的功能的寝室,应选择居室面积相对较小,但安静而舒适的房间;以看书学习为主要功能的书房则应选择向阳,宽敞明亮,清静典雅的房间。
三是居室环境和气候。居室布置应根据主人的个人爱好而定,但总体来讲,居室的布置应以实用为主,尽量简洁大方,朴实典雅,切忌豪华而不实用。居室墙壁的色调对人体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淡蓝或淡绿色为冷色调,给人以清新、宁静、安详的感觉,具有缓解情绪,调节血压的作用,较适用于精神紧张或患有高血压病或失眠症的人;淡橙(红)及淡*为暖色调,给人以温暖、兴奋、热烈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客厅以暖色调为主,而卧室以冷色调为主,并根据主人的爱好而适当调整。居室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燃气等,所以在装修时应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厨房应设有通风装置。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并使室内的空气流通。
四是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之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故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之说。人们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所以清代名医张隐庵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长期的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目光呆滞无神。
五是劳逸适度,是指劳动强度与休息均要适合机体生理功能的要求。传统养生学认为,正常的劳动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不但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还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而有益于健康。但过劳则有损于健康,所谓“过劳”是指过度地劳累而有损身体健康而言,有“劳神过度”、“劳力过度”及“房劳过度”之分。劳神过度(即过度的脑力劳动)则耗伤心血,而出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症状。劳力过度(即过重的体力劳动)则耗伤元气,而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无力等症状。房劳过度(即过于频繁的性生活)则耗伤精气,而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性功能下降等症状。所以说,无论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还是性生活都应该有所节制,避免过劳而损伤身体。传统养生学还认为,过逸(是指完全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而言)会使机体的气血运行迟缓而不畅,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正气下降,抗病能力降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易感染疾病。所以,根据自己机体的具体情况而适量进行劳动和休息对健康长寿有益。
生态起居养生是在梳理祖国传统的起居养生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的最新成果,紧扣生活起居这一主题而提出的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
五、生态中药/保健食品养生
生态中药/保健食品养生的理论来源于“药食同源、寓医于食”。药王孙思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生态中药/保健食品养生的前提是充分分析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以及共性和个性的健康问题,首先选择安全无毒、无任何副作用的生态保健食品服用,以弥补正常饮食养生所不及的保健效果。如实施了生态养生的五大养生技术,但是机体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者,再进一步服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中药(中成药或名老中医处方汤药),用以调养与诊疗。中药的调养与诊疗具有十分独特的中医理论根据的,要通过中医师的辨证施治来合理用药,只依表象、症状用药,或者自以为是的随便服用中成药,不仅达不到保健养生的效果,相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生态保健食品应具备如下突出特点:一是原料的高纯度、高安全性,并且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很好生物学活性的物质。不要追求新奇特,更不要赶时髦,一种新的物质或者成分可能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因为尚缺乏足够的人群长期服用的效果和安全验证,哪怕是万分之几的副作用率,对服用者个体而言就是百分之百的副作用。选择纯天然原料,不含任何化学合成成分,如海洋生物、食用真菌、天然植物或者中药原料等具有很好的前景。二是目标人群明确而具体,针对性强,在充分考虑和分析人群特点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体的整体性。同时保健功能的理论依据充分,所能调整的生理机能全面,实验数据可靠。从细胞代谢、微生态平衡、免疫调节、自由基代谢平衡、脂质代谢以及酸碱平衡等六大系统的代谢平衡着手开发研制的保健食品产品具有广泛的未来。三是遵循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以复合型天然保健食品为主线,采取共性产品和个性产品相互配合使用、综合干预方案来调养机体的亚健康状态,预防和控制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六、生态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即可独立于其他五大养生技术之外,又与其他五大养生技术理论与方法密切关联,顺应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来养生,是养生保健、健康长寿之根本。所以,笔者把生态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融于其他养生技术章节中来诠释,在此不加赘述。

生态养生诠论的六大板块

《生态养生诠论》就生态养生木桶理论的六大板块,分成六个章节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诠释
一、生态情志养生
所谓“情志”,是指人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出的情绪方面的反应,中医将其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情志养生法,主要是指通过自己对外界客观环境或事物情绪反应的自我调节和转变自己错误的思维方式,将心情调节到最佳状态,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中医的情志养生主要强调以下几方面:一是戒骄戒躁,是指要注意避免自己的骄傲与急躁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二是善调情绪,是指要善于化解不良情绪,使自己的心情达到最佳水平;三是避生三气,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生闲气、怨气和闷气。
生态情志养生是依据中医学的理论,结合现代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提炼出通过神、性、气的调和与修养而达到七情平衡、五志平和、祛病延年的目的的系统养生理论和方法。
二、生态饮食养生
现代营养学认为,只有全面而合理的膳食营养,即平衡饮食,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在世界饮食科学史上,最早提出膳食平衡观点的是中国。成书于24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已有“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及“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的记载。
“五谷为养”是指粟(稷)、豆(菽)、黍、麦、稻等五谷杂粮和豆类作为养育人体之主食。粟(稷)、黍、麦、稻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豆(菽)则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等。谷物和豆类同食,可以大大提高营养价值。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是以碳水化合物作为热能的主要来源,而人类的生长发育和自身修补则主要依靠蛋白质。故五谷为养是符合现代营养学观点的。
“五果为助”系指枣、李、杏、栗、桃等各种水果、坚果,有助养身和健身之功。水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糖类和有机酸等物质,多以生食,且能避免因烧煮破坏其营养成分。有些水果若饭后食用,还能帮助消化。故五果是平衡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辅助食品。
“五畜为益”指牛、犬、羊、猪、鸡等多种禽畜肉食,对人体有补益作用,能增补五谷主食营养之不足,是平衡饮食食谱的主要辅食。动物性食物多为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而且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是人体正常生理代谢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的重要营养物质。
“五菜为充”则指葵、韭、薤、藿、葱等蔬菜。各种蔬菜均含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有增食欲、充饥腹、助消化、补营养、防便秘、降血脂、降血糖、防肠癌等作用,故对人体的健康十分有益。
上述这些古朴的记载是我国先哲们提出的平衡饮食养生观,具有很深的科学道理,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与现代营养学理论和实践一脉相承,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观点方法相通。但是,受当时的条件、环境等的*,也有其局限性。如“五畜”多指畜养的动物,尚未包含现代人普遍食用的水产品等。
三、生态运动养生
采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为手段,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为目的,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为永恒追求的养生方法统称为生态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过程中积淀了许多独具中国特色的运动养生健身术,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气功、易筋经等,它是以中医的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特点,强调意念、呼吸和躯体运动相配合,注重内外兼修、形神并举的养生保健活动。
传统的运动养生健身术,经过历代养生家的不断总结和补充,逐渐形成了运动肢体、自我按摩以练形,呼吸吐纳、调整鼻息以练气,宁静思想、排除杂念以练意的养生保健方法。而且就其每一种具体的养生方法而言,又总是身、心、息并调,精、气、神并练,特别是调神、息、意,几乎贯穿于所有传统运动养生保健法的始终。
传统的运动养生保健法在历代养生家不断地总结和完善下,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达到了非常好的健身、治病、益寿延年的功效。传统的运动养生保健法非常注重机体内外的协调统一,和谐适度,生态运动养生也是在梳理传统的运动养生保健法的基础上,把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其有效的运动术推荐给人们,以期实现全民健身、增强体质、祛病延年的美好愿景。
四、生态起居养生
起居养生法,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传统的养生原则而合理地安排起居,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方法。起居养生法包括居住环境、居室结构、居室环境和气候、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
中国的传统起居养生法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早在两千年前,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就有一段有关起居养生的论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起居条件不断改善,人们逐渐养成了起居有常、饮食有节、定期沐浴、洒扫庭院、除虫灭鼠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并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养生保健方法,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和健康长寿做出了贡献。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一是居住环境,是指人们居住地周围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而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之间是人们最理想的居住环境,所以,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尽量选择那些自然环境优美,高爽干燥、避风向阳、空气新鲜、水质优良、树木花草茂盛的地方,要远离有水源污染、空气污染或放射污染的地区,以保证居住环境的舒适安全。现代城市居民住所的选择,除考虑交通方便,生活及社会服务设施齐全外,应以日照充足、树木繁茂、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地区为佳。
二是居室结构,是指居室内部结构的分布情况。居室结构主要包括有居室朝向、居室空间、居室安排等。就我国的地理位置而言,房屋的朝向一般以坐北朝南为佳,既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还有利于室内采光、通风及温度、湿度的调节。居室空间的大小应合理,太大不利于采光和保暖,也不利于湿度和温度的调节;太小则不利于空气的流通。近年来,城市居室的内部结构已逐渐向大客厅小卧室的方向发展。大客厅为全家人共同生活和接待客人的场所,应具有大众化的特点,以宽敞、明亮、优雅、大方为主。卧室为家庭成员的个人生活空间,应突出个体化的特点,可根据个人爱好进行装饰,以舒适安静为宜。居室的房间要根据房间的使用功能而进行合理地安排,以睡眠为主要的功能的寝室,应选择居室面积相对较小,但安静而舒适的房间;以看书学习为主要功能的书房则应选择向阳,宽敞明亮,清静典雅的房间。
三是居室环境和气候。居室布置应根据主人的个人爱好而定,但总体来讲,居室的布置应以实用为主,尽量简洁大方,朴实典雅,切忌豪华而不实用。居室墙壁的色调对人体的情绪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淡蓝或淡绿色为冷色调,给人以清新、宁静、安详的感觉,具有缓解情绪,调节血压的作用,较适用于精神紧张或患有高血压病或失眠症的人;淡橙(红)及淡*为暖色调,给人以温暖、兴奋、热烈的感觉。一般情况下,客厅以暖色调为主,而卧室以冷色调为主,并根据主人的爱好而适当调整。居室环境的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装饰材料、厨房燃气等,所以在装修时应尽可能地使用环保材料,厨房应设有通风装置。在日常生活中要经常开窗通风,让室外的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并使室内的空气流通。
四是起居有常,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要顺应自然界的昼夜晨昏和春夏秋冬的变化规律,并要持之以恒。传统养生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之三宝,神为生命的主宰,能够反映人体的脏腑功能和体现生命的活力,故有“失神者死,得神者生”之说。人们起居有常,作息合理,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精力充沛,面色红润,目光炯炯,神采奕奕,所以清代名医张隐庵称:“起居有常,养其神也”。长期的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萎靡,面色萎黄,目光呆滞无神。
五是劳逸适度,是指劳动强度与休息均要适合机体生理功能的要求。传统养生学认为,正常的劳动是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不但有利于人体气血的运行,还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而有益于健康。但过劳则有损于健康,所谓“过劳”是指过度地劳累而有损身体健康而言,有“劳神过度”、“劳力过度”及“房劳过度”之分。劳神过度(即过度的脑力劳动)则耗伤心血,而出现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等症状。劳力过度(即过重的体力劳动)则耗伤元气,而出现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四肢无力等症状。房劳过度(即过于频繁的性生活)则耗伤精气,而出现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性功能下降等症状。所以说,无论是脑力劳动、体力劳动,还是性生活都应该有所节制,避免过劳而损伤身体。传统养生学还认为,过逸(是指完全不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而言)会使机体的气血运行迟缓而不畅,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气血生成不足,正气下降,抗病能力降低,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易感染疾病。所以,根据自己机体的具体情况而适量进行劳动和休息对健康长寿有益。
生态起居养生是在梳理祖国传统的起居养生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等的最新成果,紧扣生活起居这一主题而提出的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养生保健理论和方法。
五、生态中药/保健食品养生
生态中药/保健食品养生的理论来源于“药食同源、寓医于食”。药王孙思邈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疗者,不足以全生。”生态中药/保健食品养生的前提是充分分析不同人群的生理特点以及共性和个性的健康问题,首先选择安全无毒、无任何副作用的生态保健食品服用,以弥补正常饮食养生所不及的保健效果。如实施了生态养生的五大养生技术,但是机体仍然没有达到理想的健康状态者,再进一步服用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中药(中成药或名老中医处方汤药),用以调养与诊疗。中药的调养与诊疗具有十分独特的中医理论根据的,要通过中医师的辨证施治来合理用药,只依表象、症状用药,或者自以为是的随便服用中成药,不仅达不到保健养生的效果,相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生态保健食品应具备如下突出特点:一是原料的高纯度、高安全性,并且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很好生物学活性的物质。不要追求新奇特,更不要赶时髦,一种新的物质或者成分可能具有很好的保健效果,但是,因为尚缺乏足够的人群长期服用的效果和安全验证,哪怕是万分之几的副作用率,对服用者个体而言就是百分之百的副作用。选择纯天然原料,不含任何化学合成成分,如海洋生物、食用真菌、天然植物或者中药原料等具有很好的前景。二是目标人群明确而具体,针对性强,在充分考虑和分析人群特点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体的整体性。同时保健功能的理论依据充分,所能调整的生理机能全面,实验数据可靠。从细胞代谢、微生态平衡、免疫调节、自由基代谢平衡、脂质代谢以及酸碱平衡等六大系统的代谢平衡着手开发研制的保健食品产品具有广泛的未来。三是遵循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以复合型天然保健食品为主线,采取共性产品和个性产品相互配合使用、综合干预方案来调养机体的亚健康状态,预防和控制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六、生态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即可独立于其他五大养生技术之外,又与其他五大养生技术理论与方法密切关联,顺应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规律来养生,是养生保健、健康长寿之根本。所以,笔者把生态四季养生的理论和方法融于其他养生技术章节中来诠释,在此不加赘述。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的生态养生理论

环境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天人相应” “形神合一”的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而不是一味去“改造”破坏环境。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