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中医养生治疗肺结核方剂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5-02 23:11:58
文档

中医养生治疗肺结核方剂

中药辅助治疗肺结核:1. 早期治疗:使用鱼腥草、百部、瑶药、川贝母、杏仁、橘红、甘草等中药,达到清热止咳、化痰杀虫的功效。2. 后期治疗:使用石虾、党参、茯苓、白术、淮山、天冬、麦冬、百合、白芨等中药,达到养阴补肺、健脾益气、滋阴润肺、生肌的功效。3. 淋巴结结核治疗:使用猫爪草胶囊;盗汗明显的病人可以用三角麦和红枣煎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痰涂片结核菌以及胸片或肺部CT检查,了解病情好转情况。
推荐度:
导读中药辅助治疗肺结核:1. 早期治疗:使用鱼腥草、百部、瑶药、川贝母、杏仁、橘红、甘草等中药,达到清热止咳、化痰杀虫的功效。2. 后期治疗:使用石虾、党参、茯苓、白术、淮山、天冬、麦冬、百合、白芨等中药,达到养阴补肺、健脾益气、滋阴润肺、生肌的功效。3. 淋巴结结核治疗:使用猫爪草胶囊;盗汗明显的病人可以用三角麦和红枣煎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痰涂片结核菌以及胸片或肺部CT检查,了解病情好转情况。

中药辅助治彪壮疗肺结核:标致华贵1. 早期坚定治疗:使用冷锅里爆豆鱼腥草、百浓重部、瑶药、不亦乐乎川贝母、杏浮光掠影仁、橘红、魅力甘草等中药以牙还牙甘拜下风,达到清热潇洒优美止咳、化痰铁面无私杀虫的功效幸福。2. 后风月无边期治疗:使翻脸不认人用石虾、党潇洒参、茯苓、有志竟成白术、淮山将相本无种虎虎有生气、天冬、麦沧海桑田抑扬顿挫冬、百合、标致富态白芨等中药强壮,达到养阴讲究补肺、健脾顾前不顾后益气、滋阴自信呆滞润肺、生肌胁肩谄笑的功效。3大鱼吃小鱼. 淋巴结断送老头皮苍蝇附骥尾结核治疗:来世不可待冰炭不相容使用猫爪草病急乱投医胶囊;盗汗遮前掩后明显的病人臃肿可以用三角不卑不亢麦和红枣煎慧眼识英雄服。治疗期纤弱单薄间需定期复春色查肝肾功能讲究、血常规、肝胆相照痰涂片结核和尚吃八方礼烦则不庄菌以及胸片呼之欲出或肺部CT春季检查,了解大方病情好转情浩浩荡荡况。内容来自懂视网(www.xyx234.com),请勿采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肺结核治疗药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周身不适,精神萎糜,易倦乏力,性情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不规则低热,两颧潮红,妇女月经不调等。本病中医属“痨瘵”范畴,亦称“肺痨”。

【方一】鸡汁救肺汤(黄一峰)

【出处】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

【组成】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8克,桔梗8克,肥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8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1只(重500克)。

【功用】培元囿本,益气养阴。

【主治】空洞型肺结核。阴虚火旺,形瘦潮热,口千舌绛少津或见痰血者。

【方解】母鸡肉煮汁可补五脏,续绝伤,疗劳病,益气力。空洞型肺结核,形精俱亏,非血肉有情之品,难以复康,故以鸡汁大补五脏为主药,培元囿本,以沙参、天麦冬等益气养阴,降火祛痰,标本兼顾。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百部、紫菀、桔梗、玉竹、甘草、地骨皮、生牡蛎、功劳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痨作用。

【用法】取母鸡净身之肉,不放盐酒等,文火煮浓汁6杯。余药用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取药液,加水再煎30分钟,过滤,将2次药液混合成2杯(约400毫升)。每日上下午各服中药1杯,鸡汁1杯。

【按语】空洞型肺结核是肺结核(肺痨)的一种证型,是由痨虫侵蚀损坏肺叶,耗伤肺络、肺体而形成的肺叶空洞之病。属肺阴亏耗,阴虚火旺之证。治痨多用杀虫、补虚两大原则: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杀虫是针对病因治疗,以绝其根本。因此,长期坚持服用本方,对于空洞型肺结核可获良效。如伴咯血者,加茅针花、侧柏炭等凉血止血之品。服药期间应严忌烟、酒、辛辣及房事。遇有风寒表证、食积内停者,当先治新疾。

【方二】益脾滋肺膏(李聪甫)

【出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组成】炙黄芪70克,西党参70克,淮山药70克,抱茯神70克,麦门冬(米炒)70克,熟地黄100克,山萸肉50克,炒枣仁70克,蒸苡米70克,肥玉竹70克,宣百合70克,阿胶珠(蛤粉炒)70克,当归身70克,川贝母50克,枇杷叶(炙)70克,川续断50克,紫菀茸50克,款冬花50克,炙甘草30克,净白蜜1000克,广冰糖500克。

【功用】益脾滋肺,化痰降火。

【主治】肺痨病(肺结核),咳嗽,吐血,咽喉燥痒,两颧泛赤,胃纳锐减,午后潮热,精神萎弱等。

【方解】益脾滋肺膏虽未明言补肾,实亦在其中。方中以大量芪、参、地、归等补气益血滋阴,肺脾肾同补,以治其本,并以川贝、杷叶、紫菀、冬花等止咳化痰降火,咳痰兼疗,而治其标。用膏者,一则服用方便,二则缓补药力持久。

【用法】将血驴胶用蛤粉炒成珠状,即阿胶珠,余药(除蜜、冰糖外)加入水浸泡24小时,浓煎3次,去渣,过滤再煎浓缩,加入阿胶珠、冰糖、白蜜收膏,装瓶备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汤匙,开水冲服。

【按语】肺痨是痨虫侵蚀肺叶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患,病位在肺,久病可及脾、肾,对肺痨的治疗,一要补虚以补其元,二要杀虫以绝其根。补虚当补肺脾肾。临证若咳血甚者,加白茅根、侧柏炭、仙鹤草、生地炭,盗汗,加五味子、浮小麦;大便干结,加黑芝麻;低热心烦,加肥知母、地骨皮、川郁金。服药期间,严禁烟,酒、姜、椒及生冷等物品,亦忌房事。若患感冒,应暂停服用。

【方三】保肺露(黄如玉)

【出处】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组成】百部10克,天浆壳10克,乌贼骨10克,龙胆草10克,石决明15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紫菀10克,秋石8克,潼沙苑10克,百合30克。

【功用】养肺阴,清肝火,益肾精。

【主治】肺痨(轻中型浸润型肺结核)。咳嗽痰血,五心烦热,形容消瘦或骨蒸潮热,颧红,舌质红,脉细数。

【方解】本方为自拟方,以百合、麦冬、天浆壳润肺宁心,清热止咳,百部、紫菀润肺杀虫,散结降气,秋石滋阴降火,潼沙苑益肾气,清肺气,乌贼骨味咸而涩,通经闭,治血枯,龙胆草清泻肝火,石决明清肝经风热而潜降;白芍补养肝血兼敛肺气。因典型的肺痨多有喘咳痰血,骨蒸潮热,五心烦热,胸胁掣痛等木火刑金之候,龙胆草配石决明清泻潜降肝火,肝火清,则诸火渐息,可见清泻肝火以保肺阴,较之滋肾水以养肺阴更捷。龙胆草系泻肝保肺常用之品,其用量6~10克为宜,因其大苦大寒,火势降,咯血止,即当停用,不可过服久服,以免苦燥伤阴。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加水再煎30分钟。两煎共滤取药汁约400毫升,混合。用法: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按语】临证若咳血甚者,加三七粉、白芨粉、仙鹤草以止血,痰多者加川贝母、全瓜蒌以清热化痰。

【方四】保肺愈劳汤(高宜民)

【出处】吉林省浑江市中医院

【组成】太子参(或党参、西洋参)20克,沙参25克,百合50克,川贝母15克,炙百部15克,知母20克,紫菀20克,玉竹25克,五味子10克,地骨皮30克,桔梗15克,生地黄30克。

【功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肺痨。证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气短形消者。

【方解】本方由紫菀汤和百合固金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两方均为治疗阴虚、痨嗽之名方,现汇合于一方,更集中治阴虚痨嗽之优势。

【用法】用水将药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加水再煎30分钟,将两次煎出之药汁混合。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按语】临床应用仍需随症加减:咯血,痰中带血者,加白芨、阿胶珠、三七粉,盗汗易汗者,加生黄芪、牡蛎,低热或五心烦热者,加鳖甲、白薇、青蒿,口干舌燥无痰者,加天麦冬,胸闷胁痛者,加瓜蒌、枳壳,纳呆者,加陈皮、砂仁、焦三仙。并应注意加强营养,适当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感冒,方能收到更佳的疗效。

【方五】加味犀角地黄汤(沈炎南)

【出处】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犀角8克(水磨冲服),生地黄30克,白芍12克,牡丹皮12克,黄芩9克,蒲黄炭12克,侧柏炭12克,艾叶炭9克,荷叶炭9克,白茅根24克,三七粉9克(分冲),花蕊石9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肺结核大咯血。证见咳嗽气逆,咯血不止,胸闷不舒,烦热神倦,面颊红,舌质红,苔黄,脉虚数。

【方解】本方系《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加味而成。凡温热燔于血分,阳络伤而血外溢,阴络伤而血内溢,所引起的咳、吐、衄、便诸般血证,皆可应用。又加蒲黄、侧柏叶、艾叶、藕节、茜草、荷叶、大小蓟等炭剂,以加强收敛止血之力,又合茅根、花蕊石、三七活血止血。共奏凉血止血之效。本方药专力宏,疗效显著。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800毫升,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共滤取药液400毫升,二煎混合。每日1剂,凉服。少量多次,缓缓饮下。

【按语】临床应用若见出血过多,有气随血脱之势者,加党参60克(或人参10克)煎汤内服,若无犀角者,可用水牛角粉30克代。

【方六】三七止血汤(刘晓汉)

【出处】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组成】参三七粉5克(分冲),白芨35克(捣碎),藕节15克,茅根15克,侧柏炭15克,生地黄20克,川贝15克,天冬15克,炙百合15克,桔梗15克,阿胶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大黄8克,甘草10克。

【功用】凉血止血,养血敛阴。

【主治】肺痨大咳血。

【方解】本方系经验方。方用三七止血,兼能消瘀,白芨止血敛肺,藕节、茅根、侧柏炭均有止血之功;生地凉血止血,川贝、百合、天冬、桔梗、元参润肺止咳,桔梗载药上行,用量以3~5克为宜,过则升提太过,反对止血不利,用时应斟酌,阿胶、当归、白芍养血敛阴,甘草调和诸药。咳血多因火旺迫血妄行所致,大量咳血,咳逆气呛病势凶猛之际,必用大黄清热降冲,折其火势,导血下行,不可因肺痨日久体弱恐大黄性猛而畏惧不用,但剂量不宜过大,凡咳血减轻,病势已去,即应减去。血止后仍需继续抗痨治疗,以免复发。

【用法】用水600毫升将上药(除三七外)浸泡30分钟,煎煮至200毫升。先以凉白开水送服三七粉,随即服下汤药。

【方七】虎石粉

【出处】《家庭实用偏方精选》

【组成】守宫(壁虎)10条,滑石粉5克。

【功用】清热解毒散结。

【主治】肺结核。

【方解】守宫功能解毒散结、滑石粉清热利尿。曾有骨痨片中用守宫以解毒散结,活血化瘀,治疗骨与关节结核。

【用法】将壁虎洗净,去内脏,炒黄,加入滑石粉后共研,每服末0.5~1克,每日2次。

【方八】白芨散

【出处】南京中医学院附院方

【组成】白芨、百部、牡蛎、炮山甲等份。

【功用】凉血止血,杀虫解毒。

【主治】肺结核。

【方解】白芨凉血止血、百部杀虫解毒,另加牡蛎、炮山甲收敛固涩,通络化痰散结。

【用法】研粉,如病灶有活动,百部加倍,每服3~5克,1日服2~3次。

【方九】参芩抗痨方

【出处】《偏方妙用》

【组成】北沙参12克,黄芩炭9克,生牡蛎12克,生龙骨12克,阿胶珠6克,仙鹤草9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橘红3克,生地黄9克,当归身9克,百合10克,生山药12克,山萸肉9克,牡丹皮6克,炙甘草3克。

【功用】养阴清热,凉血补血。

【主治】肺结核早期,浸润型肺结核。

【方解】北沙参、炙紫菀、炙百部、百合、黄芩、橘红养阴清热,止咳化痰;生牡蛎、生龙骨收敛固涩,化痰散结;阿胶珠、当归身、仙鹤草、牡丹皮凉血补血;生地黄、生山药、山萸肉补肾阴健脾运。

【用法】每付药煎2次,药汁合一,分2次空腹服下。

【按语】服药时,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忌食甘肥油腻。

肺结核治疗药方的组成成分有哪些?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全身症状有周身不适,精神萎糜,易倦乏力,性情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盗汗,不规则低热,两颧潮红,妇女月经不调等。本病中医属“痨瘵”范畴,亦称“肺痨”。

【方一】鸡汁救肺汤(黄一峰)

【出处】江苏省苏州市中医院

【组成】南沙参15克,天、麦冬各10克,炙百部10克,炙紫菀8克,桔梗8克,肥玉竹15克,茯苓10克,生甘草8克,地骨皮10克,生牡蛎30克(先煎),十大功劳叶10克,母鸡1只(重500克)。

【功用】培元囿本,益气养阴。

【主治】空洞型肺结核。阴虚火旺,形瘦潮热,口千舌绛少津或见痰血者。

【方解】母鸡肉煮汁可补五脏,续绝伤,疗劳病,益气力。空洞型肺结核,形精俱亏,非血肉有情之品,难以复康,故以鸡汁大补五脏为主药,培元囿本,以沙参、天麦冬等益气养阴,降火祛痰,标本兼顾。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百部、紫菀、桔梗、玉竹、甘草、地骨皮、生牡蛎、功劳叶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痨作用。

【用法】取母鸡净身之肉,不放盐酒等,文火煮浓汁6杯。余药用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取药液,加水再煎30分钟,过滤,将2次药液混合成2杯(约400毫升)。每日上下午各服中药1杯,鸡汁1杯。

【按语】空洞型肺结核是肺结核(肺痨)的一种证型,是由痨虫侵蚀损坏肺叶,耗伤肺络、肺体而形成的肺叶空洞之病。属肺阴亏耗,阴虚火旺之证。治痨多用杀虫、补虚两大原则:补虚培元、增强正气,以提高抗病能力;杀虫是针对病因治疗,以绝其根本。因此,长期坚持服用本方,对于空洞型肺结核可获良效。如伴咯血者,加茅针花、侧柏炭等凉血止血之品。服药期间应严忌烟、酒、辛辣及房事。遇有风寒表证、食积内停者,当先治新疾。

【方二】益脾滋肺膏(李聪甫)

【出处】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

【组成】炙黄芪70克,西党参70克,淮山药70克,抱茯神70克,麦门冬(米炒)70克,熟地黄100克,山萸肉50克,炒枣仁70克,蒸苡米70克,肥玉竹70克,宣百合70克,阿胶珠(蛤粉炒)70克,当归身70克,川贝母50克,枇杷叶(炙)70克,川续断50克,紫菀茸50克,款冬花50克,炙甘草30克,净白蜜1000克,广冰糖500克。

【功用】益脾滋肺,化痰降火。

【主治】肺痨病(肺结核),咳嗽,吐血,咽喉燥痒,两颧泛赤,胃纳锐减,午后潮热,精神萎弱等。

【方解】益脾滋肺膏虽未明言补肾,实亦在其中。方中以大量芪、参、地、归等补气益血滋阴,肺脾肾同补,以治其本,并以川贝、杷叶、紫菀、冬花等止咳化痰降火,咳痰兼疗,而治其标。用膏者,一则服用方便,二则缓补药力持久。

【用法】将血驴胶用蛤粉炒成珠状,即阿胶珠,余药(除蜜、冰糖外)加入水浸泡24小时,浓煎3次,去渣,过滤再煎浓缩,加入阿胶珠、冰糖、白蜜收膏,装瓶备用。每日早中晚各服1汤匙,开水冲服。

【按语】肺痨是痨虫侵蚀肺叶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患,病位在肺,久病可及脾、肾,对肺痨的治疗,一要补虚以补其元,二要杀虫以绝其根。补虚当补肺脾肾。临证若咳血甚者,加白茅根、侧柏炭、仙鹤草、生地炭,盗汗,加五味子、浮小麦;大便干结,加黑芝麻;低热心烦,加肥知母、地骨皮、川郁金。服药期间,严禁烟,酒、姜、椒及生冷等物品,亦忌房事。若患感冒,应暂停服用。

【方三】保肺露(黄如玉)

【出处】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组成】百部10克,天浆壳10克,乌贼骨10克,龙胆草10克,石决明15克,白芍10克,麦冬10克,紫菀10克,秋石8克,潼沙苑10克,百合30克。

【功用】养肺阴,清肝火,益肾精。

【主治】肺痨(轻中型浸润型肺结核)。咳嗽痰血,五心烦热,形容消瘦或骨蒸潮热,颧红,舌质红,脉细数。

【方解】本方为自拟方,以百合、麦冬、天浆壳润肺宁心,清热止咳,百部、紫菀润肺杀虫,散结降气,秋石滋阴降火,潼沙苑益肾气,清肺气,乌贼骨味咸而涩,通经闭,治血枯,龙胆草清泻肝火,石决明清肝经风热而潜降;白芍补养肝血兼敛肺气。因典型的肺痨多有喘咳痰血,骨蒸潮热,五心烦热,胸胁掣痛等木火刑金之候,龙胆草配石决明清泻潜降肝火,肝火清,则诸火渐息,可见清泻肝火以保肺阴,较之滋肾水以养肺阴更捷。龙胆草系泻肝保肺常用之品,其用量6~10克为宜,因其大苦大寒,火势降,咯血止,即当停用,不可过服久服,以免苦燥伤阴。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加水再煎30分钟。两煎共滤取药汁约400毫升,混合。用法:每日1剂,早晚分2次温服。

【按语】临证若咳血甚者,加三七粉、白芨粉、仙鹤草以止血,痰多者加川贝母、全瓜蒌以清热化痰。

【方四】保肺愈劳汤(高宜民)

【出处】吉林省浑江市中医院

【组成】太子参(或党参、西洋参)20克,沙参25克,百合50克,川贝母15克,炙百部15克,知母20克,紫菀20克,玉竹25克,五味子10克,地骨皮30克,桔梗15克,生地黄30克。

【功用】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肺痨。证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五心烦热,自汗盗汗,气短形消者。

【方解】本方由紫菀汤和百合固金汤两方加减化裁而成,两方均为治疗阴虚、痨嗽之名方,现汇合于一方,更集中治阴虚痨嗽之优势。

【用法】用水将药浸泡30分钟,文火煎煮40分钟,滤汁加水再煎30分钟,将两次煎出之药汁混合。每日1剂,分2~3次温服。

【按语】临床应用仍需随症加减:咯血,痰中带血者,加白芨、阿胶珠、三七粉,盗汗易汗者,加生黄芪、牡蛎,低热或五心烦热者,加鳖甲、白薇、青蒿,口干舌燥无痰者,加天麦冬,胸闷胁痛者,加瓜蒌、枳壳,纳呆者,加陈皮、砂仁、焦三仙。并应注意加强营养,适当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感冒,方能收到更佳的疗效。

【方五】加味犀角地黄汤(沈炎南)

【出处】广州中医学院

【组成】犀角8克(水磨冲服),生地黄30克,白芍12克,牡丹皮12克,黄芩9克,蒲黄炭12克,侧柏炭12克,艾叶炭9克,荷叶炭9克,白茅根24克,三七粉9克(分冲),花蕊石9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肺结核大咯血。证见咳嗽气逆,咯血不止,胸闷不舒,烦热神倦,面颊红,舌质红,苔黄,脉虚数。

【方解】本方系《千金要方》之犀角地黄汤加味而成。凡温热燔于血分,阳络伤而血外溢,阴络伤而血内溢,所引起的咳、吐、衄、便诸般血证,皆可应用。又加蒲黄、侧柏叶、艾叶、藕节、茜草、荷叶、大小蓟等炭剂,以加强收敛止血之力,又合茅根、花蕊石、三七活血止血。共奏凉血止血之效。本方药专力宏,疗效显著。

【用法】先将上药用水800毫升,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共滤取药液400毫升,二煎混合。每日1剂,凉服。少量多次,缓缓饮下。

【按语】临床应用若见出血过多,有气随血脱之势者,加党参60克(或人参10克)煎汤内服,若无犀角者,可用水牛角粉30克代。

【方六】三七止血汤(刘晓汉)

【出处】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组成】参三七粉5克(分冲),白芨35克(捣碎),藕节15克,茅根15克,侧柏炭15克,生地黄20克,川贝15克,天冬15克,炙百合15克,桔梗15克,阿胶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元参15克,大黄8克,甘草10克。

【功用】凉血止血,养血敛阴。

【主治】肺痨大咳血。

【方解】本方系经验方。方用三七止血,兼能消瘀,白芨止血敛肺,藕节、茅根、侧柏炭均有止血之功;生地凉血止血,川贝、百合、天冬、桔梗、元参润肺止咳,桔梗载药上行,用量以3~5克为宜,过则升提太过,反对止血不利,用时应斟酌,阿胶、当归、白芍养血敛阴,甘草调和诸药。咳血多因火旺迫血妄行所致,大量咳血,咳逆气呛病势凶猛之际,必用大黄清热降冲,折其火势,导血下行,不可因肺痨日久体弱恐大黄性猛而畏惧不用,但剂量不宜过大,凡咳血减轻,病势已去,即应减去。血止后仍需继续抗痨治疗,以免复发。

【用法】用水600毫升将上药(除三七外)浸泡30分钟,煎煮至200毫升。先以凉白开水送服三七粉,随即服下汤药。

【方七】虎石粉

【出处】《家庭实用偏方精选》

【组成】守宫(壁虎)10条,滑石粉5克。

【功用】清热解毒散结。

【主治】肺结核。

【方解】守宫功能解毒散结、滑石粉清热利尿。曾有骨痨片中用守宫以解毒散结,活血化瘀,治疗骨与关节结核。

【用法】将壁虎洗净,去内脏,炒黄,加入滑石粉后共研,每服末0.5~1克,每日2次。

【方八】白芨散

【出处】南京中医学院附院方

【组成】白芨、百部、牡蛎、炮山甲等份。

【功用】凉血止血,杀虫解毒。

【主治】肺结核。

【方解】白芨凉血止血、百部杀虫解毒,另加牡蛎、炮山甲收敛固涩,通络化痰散结。

【用法】研粉,如病灶有活动,百部加倍,每服3~5克,1日服2~3次。

【方九】参芩抗痨方

【出处】《偏方妙用》

【组成】北沙参12克,黄芩炭9克,生牡蛎12克,生龙骨12克,阿胶珠6克,仙鹤草9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橘红3克,生地黄9克,当归身9克,百合10克,生山药12克,山萸肉9克,牡丹皮6克,炙甘草3克。

【功用】养阴清热,凉血补血。

【主治】肺结核早期,浸润型肺结核。

【方解】北沙参、炙紫菀、炙百部、百合、黄芩、橘红养阴清热,止咳化痰;生牡蛎、生龙骨收敛固涩,化痰散结;阿胶珠、当归身、仙鹤草、牡丹皮凉血补血;生地黄、生山药、山萸肉补肾阴健脾运。

【用法】每付药煎2次,药汁合一,分2次空腹服下。

【按语】服药时,忌烟酒及辛辣食物,忌食甘肥油腻。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中医养生治疗肺结核方剂

中药辅助治疗肺结核:1. 早期治疗:使用鱼腥草、百部、瑶药、川贝母、杏仁、橘红、甘草等中药,达到清热止咳、化痰杀虫的功效。2. 后期治疗:使用石虾、党参、茯苓、白术、淮山、天冬、麦冬、百合、白芨等中药,达到养阴补肺、健脾益气、滋阴润肺、生肌的功效。3. 淋巴结结核治疗:使用猫爪草胶囊;盗汗明显的病人可以用三角麦和红枣煎服。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痰涂片结核菌以及胸片或肺部CT检查,了解病情好转情况。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