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经络养生健康小知识

来源:懂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5-02 12:42:02
文档

经络养生健康小知识

经络养生是指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和气血、通利经络,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主要的养生小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1、头部点穴:可用双掌掌根或双手中指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2、点太阳:可用双手中指指腹点揉两侧太阳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3、点人中:可用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常点按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等证。
推荐度:
导读经络养生是指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和气血、通利经络,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主要的养生小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1、头部点穴:可用双掌掌根或双手中指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2、点太阳:可用双手中指指腹点揉两侧太阳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3、点人中:可用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常点按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等证。

经络养生是意气风发指运用针刺口是心非、艾灸、按冰炭不同器急来报佛脚摩等方法,精悍刺激经络穴恨铁不成钢紧行无好步位,达到调得风就是雨钝刀子割肉和气血、通万人空巷利经络,促不知者不罪进人体健康水光接天的目的,主金碗盛狗矢令苛则不听要的养生小阳春知识有以下病来如山倒棒打不回头几个方面:二卵弃干城1、头部点害羞穴:可用双防祸于未然掌掌根或双可望不可即手中指点按慧眼头后正中线憔悴的风府穴,不痛不痒常点按此穴行行重行行可防治头、称赞颈疼痛,预足智多谋神采飞扬防中风。2黑牛生白犊、点太阳:得病乱投医可用双手中不阴不阳指指腹点揉富贵逼人来两侧太阳穴铎以声自悔,常点按此笔挺穴可防治头斜眼痛、目疾诸井冽寒泉食证。3、点结实人中:可用妩媚左手中指指大眼望小眼腹按人中穴荣辱与共奴颜婢膝,常点按此冰炭不同器急来报佛脚穴可醒脑提病笃乱投医神,用于神伴君如伴虎志昏迷、惊更上一层楼风等证。内容来自懂视网(www.xyx234.com),请勿采集!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轻松学经络养生 祛病强身好健康

文/黄筱佩

人体的穴位可以反映出身体内相对应部位的器官与身体状态。不只是脚部对应着全身的器官,人的十个手指头及手掌、手臂也各有相对应的穴位。德国傅尔博士( Dr.Voll )借由仪器量测人体的能量电流,所提出的手脚经络、生物能穴位关系图,是最广为应用的理论,并间接印证了手脚穴位、经络与体内脏腑的相对关系。

经络阻塞 易脏腑失调生病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傅俊霖指出,人体有一个微妙的分布系统,负责传送「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这个输布网络称为「经络系统」。它像一个巨大的网,将身体不同地方联系起来,透过特定的途径及时间,经络系统组成了一个全面和复杂的人体地图,并解释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生病的原因。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早于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已记载经络的概念:「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是路径的意思,属纵行的通道主干;「络」则有网络的意思,属经脉的分支,多纵横交错循行全身。「经」与「络」在身体联系在一起,组成经络系统。

人体中的气血有流动的特性,与自然界的水流一样,气的流动有着同样的特性。气从高能量流向低能量的地方,并依循着身体的地形,汇聚于经络。因此,经络为体内气的流动提供了一个自然的路径,并稳定地将能量供应身体各部,若身体的经络系统阻塞,身体各部的供应便会受到影响,体内气机的凝滞将引致脏腑失调,产生疾病。

要回复经络平衡和协调,可透过 *** 某些特定的穴位,以恢复经络系统的平衡。透过这些方法,气的流动得到调节,而气的能量则可有效地输布全身。

人体 12 经络 V.S. 对应功能

中医将人体分 12 经络,每个经络都有各自掌管功能,如果出问题,就会有病理变化的发生。

人体 12 经脉分为手三阳、手三阴、足三和足三阴,构成 12 经络。傅俊霖表示, 12 经络的走向和交接有一定的规律,正如《黄帝内经》所载:「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如此全身周游,循环不息。

经络亦有其所属的脏或腑,脏腑各司其职,却又藉经络相互联系,供气血及精微物质输布,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按中医理论,虽然经气在身体循环不息地流动,但在不同的时间,经气的流动在脏腑间均有盛衰, 12 经络也都有其最旺盛的运行时间。

12 经络不通 12 健康警讯

傅俊霖表示,若从肺经开始,依照其主要运行时间排序, 12 经络阻滞可能对应的健康警讯分别如下:

●肺经:肺主气、司呼吸及体表防御系统,肺经出问题,会出现咳嗽、呼吸不顺、咽喉肿痛等感冒症状,与气喘或过敏性鼻炎亦有密切相关。

大肠经:大肠腑负责排泄废物毒素,正常排便是人体气机通畅与大肠功能正常的结果,不然会有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的表现。

胃经:胃腑主消化饮食,若因饮食不节制或精神 *** ,肝胃不和,易导致胃痛、甚至胃炎溃疡等问题。

脾经:脾主消化及散布营养至全身,脾胃是身体气血能量的来源,气血充盛,则面色柔润光泽、肌肉丰满;若脾经出问题,中气虚损,则见面黄憔悴,病久会影响其他脏腑。现代研究发现,脾脏牵涉免疫及内分泌系统,与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息息相关。

心经:心主血脉及供血于全身,心脉失常,轻有胸闷痛、心律不整的症状,重则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危重病症。

小肠经:小肠腑承受胃腑下来的消化物质,再消化吸收养分、水分。小肠经属五行中之火行,小肠经之病变,常见经络循行处,如面颊、颈下、咽部、扁桃腺、肩、肘、臂的发炎。

膀胱经:膀胱腑为贮尿器官,和肾同属五行之水行,主一身水气不足或过剩之病,且膀胱经位于背部脊椎两侧,是身体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如果膀胱经发生病变,轻则颈后胀痛、腰酸背痛,重则泌尿系统、脊背神经疾病。

肾经:肾藏精,为生命根本能量所在,主生殖、生长发育,若肾经虚弱,于儿童则见生长发育迟缓,于*则见肾衰,与不孕及各种慢性病、重病皆相关。

心包经:心包与心同体,作用在保护心脏,其病变与心经基本相同,中医认为心藏神,掌管人之思维意识、脑部神经中枢,故心包经亦与癫狂、抑郁等精神疾病相关。

三焦经:三焦腑属中医特别的一腑,分为上中下焦,为体腔间、脏腑外之膜,与其余脏腑皆有联系,负责行气行水,水肿病通常与三焦经病变有关。

胆经:胆贮藏与排泄胆汁,直接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不通则出现厌食、腹胀、黄疸、口苦等症状;胆主决断和胆识,胆气虚弱的人,易受到精神 *** ,而有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问题。

肝经:肝藏血,与血液之新陈代谢及妇女月经生理有关,肝主气机的疏泄调整,肝气舒和则气机条畅,胆汁分泌平稳,精神情志舒畅。肝经不通,初起易有神经紧张、目赤眼干口干及脾气暴躁等肝火上炎症状,甚者会在肝病、消化、生殖、内分泌或更年期等疾病上显现。

按压穴位 活络经络

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重则病于脏腑,轻则病于经络。经络可以像想是「能量之河」,当经络出现问题,无法顺利输运气血滋润旁边的肌肉或筋骨,会比较僵便,摸起来突出或结成一块,就是不通的表现。傅俊霖建议,可以常常 *** 、泡热水澡,或是拍打让身体温热、按压穴位等,使经络通畅舒坦。

人体有自我修复机能,当经络阻滞时,好好睡一觉或多多休息,一般都会再自行活络起来。但如果是胸腹闷痛持续数小时、手脚肩颈疼痛一周以上,建议就医处理。中医可采取放血、针灸或拔罐等方式,让经络顺畅。不过,若器质性病变如胆囊炎或胆结石引起的疼痛,虽可由针灸或 *** 穴位缓解不适,但发炎结石仍然存在,还是要寻求医治,不能只靠经络保健。

傅俊霖认为,平日可以多做手指和脚趾的按压,尤其是指甲的两侧,上下周围都捏一捏,由于指头是 12 经络的起始点,经常按压能 *** 经络活络。

居家简易经络保健法

傅俊霖建议,可采取以下方式保养经络,尤其冬天经络容易因寒冷而滞郁,更要多注重保健。

《 重要穴位常按一按 》

合谷穴:手部大姆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凹陷处,便秘或肠胃不顺,多按一按。

足三里穴:足部膝盖外侧凹窝处往下数四指,常按压,可帮助消化和缓解打嗝胀气。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间凹陷处,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掌管一身的阳气,泡脚或经常按压,让身体的肾阳气旺盛,不会整天疲累精神萎靡,冬天尤其该多按压。

《 冲热水澡或泡汤 *** 》

冬天强调顾本,经络保养或活络更显重要,主要以膀胱经和肾经为主,如果无法泡澡或泡汤,洗澡用莲篷头从肩膀往下冲,热水可以让经络达到温热通畅。平日也该多 *** 身体各部位,以 *** 或搓热身体的方式,帮助经络通行。

《 练养生功 》

慢练,缓慢的动作,让每处肌肉慢慢松开,有助经络运行。

吐纳:慢慢吐吸,腹式呼吸,每个循环越久越好。可调理胸腹、人体气血循环,对各个经络保健很有帮助。

甩手:可以随意、不拘*,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双手平举与肩同高,再往后甩 45 度,一前一后算一次,每回做 200 次、一天 2 、 3 回,双脚可以站直,也可以微蹲。除了平甩,也可以双手往侧身甩,达到扭腰、活行经络之效。

拍打:手掌弓起、手心呈空心状,用此方式拍打,从肩颈开始慢慢往下拍打,全身各处都拍一拍,达到全身温热效果,每次不超过 15 分钟,要注意不要打到受伤,身体胀热微酸即可。

    轻松学经络养生 祛病强身好健康

    文/黄筱佩

    人体的穴位可以反映出身体内相对应部位的器官与身体状态。不只是脚部对应着全身的器官,人的十个手指头及手掌、手臂也各有相对应的穴位。德国傅尔博士( Dr.Voll )借由仪器量测人体的能量电流,所提出的手脚经络、生物能穴位关系图,是最广为应用的理论,并间接印证了手脚穴位、经络与体内脏腑的相对关系。

    经络阻塞 易脏腑失调生病

    台大医院新竹分院中医科主治医师傅俊霖指出,人体有一个微妙的分布系统,负责传送「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这个输布网络称为「经络系统」。它像一个巨大的网,将身体不同地方联系起来,透过特定的途径及时间,经络系统组成了一个全面和复杂的人体地图,并解释了人体的生命活动及生病的原因。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早于几千年前,中国古代医学文献《黄帝内经》已记载经络的概念:「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经」是路径的意思,属纵行的通道主干;「络」则有网络的意思,属经脉的分支,多纵横交错循行全身。「经」与「络」在身体联系在一起,组成经络系统。

    人体中的气血有流动的特性,与自然界的水流一样,气的流动有着同样的特性。气从高能量流向低能量的地方,并依循着身体的地形,汇聚于经络。因此,经络为体内气的流动提供了一个自然的路径,并稳定地将能量供应身体各部,若身体的经络系统阻塞,身体各部的供应便会受到影响,体内气机的凝滞将引致脏腑失调,产生疾病。

    要回复经络平衡和协调,可透过 *** 某些特定的穴位,以恢复经络系统的平衡。透过这些方法,气的流动得到调节,而气的能量则可有效地输布全身。

    人体 12 经络 V.S. 对应功能

    中医将人体分 12 经络,每个经络都有各自掌管功能,如果出问题,就会有病理变化的发生。

    人体 12 经脉分为手三阳、手三阴、足三和足三阴,构成 12 经络。傅俊霖表示, 12 经络的走向和交接有一定的规律,正如《黄帝内经》所载:「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如此全身周游,循环不息。

    经络亦有其所属的脏或腑,脏腑各司其职,却又藉经络相互联系,供气血及精微物质输布,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按中医理论,虽然经气在身体循环不息地流动,但在不同的时间,经气的流动在脏腑间均有盛衰, 12 经络也都有其最旺盛的运行时间。

    12 经络不通 12 健康警讯

    傅俊霖表示,若从肺经开始,依照其主要运行时间排序, 12 经络阻滞可能对应的健康警讯分别如下:

    ●肺经:肺主气、司呼吸及体表防御系统,肺经出问题,会出现咳嗽、呼吸不顺、咽喉肿痛等感冒症状,与气喘或过敏性鼻炎亦有密切相关。

    大肠经:大肠腑负责排泄废物毒素,正常排便是人体气机通畅与大肠功能正常的结果,不然会有便秘、腹泻或两者交替的表现。

    胃经:胃腑主消化饮食,若因饮食不节制或精神 *** ,肝胃不和,易导致胃痛、甚至胃炎溃疡等问题。

    脾经:脾主消化及散布营养至全身,脾胃是身体气血能量的来源,气血充盛,则面色柔润光泽、肌肉丰满;若脾经出问题,中气虚损,则见面黄憔悴,病久会影响其他脏腑。现代研究发现,脾脏牵涉免疫及内分泌系统,与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息息相关。

    心经:心主血脉及供血于全身,心脉失常,轻有胸闷痛、心律不整的症状,重则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危重病症。

    小肠经:小肠腑承受胃腑下来的消化物质,再消化吸收养分、水分。小肠经属五行中之火行,小肠经之病变,常见经络循行处,如面颊、颈下、咽部、扁桃腺、肩、肘、臂的发炎。

    膀胱经:膀胱腑为贮尿器官,和肾同属五行之水行,主一身水气不足或过剩之病,且膀胱经位于背部脊椎两侧,是身体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如果膀胱经发生病变,轻则颈后胀痛、腰酸背痛,重则泌尿系统、脊背神经疾病。

    肾经:肾藏精,为生命根本能量所在,主生殖、生长发育,若肾经虚弱,于儿童则见生长发育迟缓,于*则见肾衰,与不孕及各种慢性病、重病皆相关。

    心包经:心包与心同体,作用在保护心脏,其病变与心经基本相同,中医认为心藏神,掌管人之思维意识、脑部神经中枢,故心包经亦与癫狂、抑郁等精神疾病相关。

    三焦经:三焦腑属中医特别的一腑,分为上中下焦,为体腔间、脏腑外之膜,与其余脏腑皆有联系,负责行气行水,水肿病通常与三焦经病变有关。

    胆经:胆贮藏与排泄胆汁,直接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不通则出现厌食、腹胀、黄疸、口苦等症状;胆主决断和胆识,胆气虚弱的人,易受到精神 *** ,而有易惊善恐、失眠多梦等问题。

    肝经:肝藏血,与血液之新陈代谢及妇女月经生理有关,肝主气机的疏泄调整,肝气舒和则气机条畅,胆汁分泌平稳,精神情志舒畅。肝经不通,初起易有神经紧张、目赤眼干口干及脾气暴躁等肝火上炎症状,甚者会在肝病、消化、生殖、内分泌或更年期等疾病上显现。

    按压穴位 活络经络

    经络通则不痛、痛则不通,重则病于脏腑,轻则病于经络。经络可以像想是「能量之河」,当经络出现问题,无法顺利输运气血滋润旁边的肌肉或筋骨,会比较僵便,摸起来突出或结成一块,就是不通的表现。傅俊霖建议,可以常常 *** 、泡热水澡,或是拍打让身体温热、按压穴位等,使经络通畅舒坦。

    人体有自我修复机能,当经络阻滞时,好好睡一觉或多多休息,一般都会再自行活络起来。但如果是胸腹闷痛持续数小时、手脚肩颈疼痛一周以上,建议就医处理。中医可采取放血、针灸或拔罐等方式,让经络顺畅。不过,若器质性病变如胆囊炎或胆结石引起的疼痛,虽可由针灸或 *** 穴位缓解不适,但发炎结石仍然存在,还是要寻求医治,不能只靠经络保健。

    傅俊霖认为,平日可以多做手指和脚趾的按压,尤其是指甲的两侧,上下周围都捏一捏,由于指头是 12 经络的起始点,经常按压能 *** 经络活络。

    居家简易经络保健法

    傅俊霖建议,可采取以下方式保养经络,尤其冬天经络容易因寒冷而滞郁,更要多注重保健。

    《 重要穴位常按一按 》

    合谷穴:手部大姆指和食指中间的虎口凹陷处,便秘或肠胃不顺,多按一按。

    足三里穴:足部膝盖外侧凹窝处往下数四指,常按压,可帮助消化和缓解打嗝胀气。

    涌泉穴:位于脚底中间凹陷处,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处,掌管一身的阳气,泡脚或经常按压,让身体的肾阳气旺盛,不会整天疲累精神萎靡,冬天尤其该多按压。

    《 冲热水澡或泡汤 *** 》

    冬天强调顾本,经络保养或活络更显重要,主要以膀胱经和肾经为主,如果无法泡澡或泡汤,洗澡用莲篷头从肩膀往下冲,热水可以让经络达到温热通畅。平日也该多 *** 身体各部位,以 *** 或搓热身体的方式,帮助经络通行。

    《 练养生功 》

    慢练,缓慢的动作,让每处肌肉慢慢松开,有助经络运行。

    吐纳:慢慢吐吸,腹式呼吸,每个循环越久越好。可调理胸腹、人体气血循环,对各个经络保健很有帮助。

    甩手:可以随意、不拘*,双脚张开与肩同宽,双手平举与肩同高,再往后甩 45 度,一前一后算一次,每回做 200 次、一天 2 、 3 回,双脚可以站直,也可以微蹲。除了平甩,也可以双手往侧身甩,达到扭腰、活行经络之效。

    拍打:手掌弓起、手心呈空心状,用此方式拍打,从肩颈开始慢慢往下拍打,全身各处都拍一拍,达到全身温热效果,每次不超过 15 分钟,要注意不要打到受伤,身体胀热微酸即可。

      声明: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

      文档

      经络养生健康小知识

      经络养生是指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达到调和气血、通利经络,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主要的养生小知识有以下几个方面:1、头部点穴:可用双掌掌根或双手中指点按头后正中线的风府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颈疼痛,预防中风。2、点太阳:可用双手中指指腹点揉两侧太阳穴,常点按此穴可防治头痛、目疾诸证。3、点人中:可用左手中指指腹按人中穴,常点按此穴可醒脑提神,用于神志昏迷、惊风等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